绵阳|破解农村"融资难"等问题 探索农村金融改革之路
2018-09-11政策解读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但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成为制约瓶颈。日前,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推进会召开,印发并详细解读了《关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开展农村产权融资推进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四个时间节点、六个基本原则、五个主攻方向”的战略谋划,指出了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绵阳“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现代农业强市”,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作出了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  

“高质量地贯彻落实好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对‘三农’工作的安排部署,必须要整合资源要素,采取有力措施,让更多资金资本投入‘三农’领域。”市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致力于高位衔接、精准谋划未来。《方案》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关要求,以落实农村土地的用益物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出发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的资金投入,破解农业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从目前全省试点情况来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主要还是以农村承包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要提高贷款额度,必须拓宽抵押范围。并将产权抵押融资范围拓宽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中型农机具等抵押物,承包方经营等土地收益……  聚焦“靶心”要素,找准“抓手 ”方能完美“亮剑”。  

市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进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包括健全抵押登记服务体系、完善流转交易服务平台、完善价值评估机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建立资产流转处置机制、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六方面内容。这些既是主要工作,更是探索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
  具体如何推进?《方案》都给出了明确的安排和部署。  

从夯实权证基础、平台基础、资金基础等方面出发,围绕抵押融资信息收集、农村产权价值评估、金融机构资料对接、交易鉴证办理等关键环节,加快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等农村产权加快“活起来”,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改革动力活力,进而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强大动能。 

 

对此,《方案》完善了推进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的配套政策,从金融惠农政策、优化贷款流程、建立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等方面给予了根本保障。  

按照市场化运作和自主自愿、互利公平和保护主体权益、循序渐进和风险可控、守住底线和促进产业发展等基本原则,坚持金融惠农,贷款利率原则上在人民银行同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上浮不超过10%,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放大功能,依法维护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让利于民。  

在贷款流程上,坚持便捷实用原则。贷款程序可根据融资额度、期限、用途等,分别制定贷款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从接受申请至贷款发放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一般程序原则上不超过20个工作日,续贷或贷款展期、重新约期项目,原则上不超过5个工作日。  

有效稳控风险是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持续开展的基石。《方案》明确规定各县市区要建立农村产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主要用于“金融机构+农村产权(土地收益)+政府风险金”抵押贷款项目政府分担风险支持,还重点用于对产业扶贫项目、十大主导产品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贷款项目给予风险分担支持,从根本上确保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绵阳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谢艳/文 视觉绵阳资料图)

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