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绵阳有"粮方"
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于近日正式发布。
那么
今年的市委一号文件有哪些内容?
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如何谋与动?
怎样加快推进农业强市建设?
对此,记者采访了
绵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文件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操作手册’。”该负责人表示,文件是今年和今后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指示器、风向标,在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同时,结合绵阳实际,为2023年绵阳“三农”工作勾勒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
主攻什么?
牢牢守住三条底线
回顾去年,在疫情散发、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的情况下,绵阳粮食生产再夺丰收——全年粮食生产播面619.8万亩,总产46.16亿斤;大豆播栽34.1万亩,较上年增加6.34万亩。
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热烈回应,也是绵阳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好发展的成绩单。
在目标上: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13.7万亩以上、总产量47.1亿斤以上。
在措施上:明确要重点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一方面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另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在政策上:统筹落实油菜综合性扶持措施,继续在产粮大县实施好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政策。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进行强调部署。”该负责人表示,将以压紧压实脱贫攻坚成果责任、落实监测帮扶、开展“回头看”3方面为抓手,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加强耕地保护也是底线之一。该负责人介绍,将全面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保护红线,绝不允许丝毫放松。
如何发力?
抓好重点任务工作
怎样落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离不开一支能力过硬、本领高强的三农工作队伍。3月22日,为期3天的2023年度绵阳市乡村振兴培训班在绵阳乡村振兴学校开班,作为在绵阳乡村振兴学校挂牌后举办的首个全市乡村振兴培训班,此次培训选派8名市直部门“一把手”或业务骨干,围绕“三农”相关政策解读、防返贫监测帮扶、森林防灭火等主题,通过领导讲授、专家解读、学员交流等方式进行政策解析和业务辅导培训。
“这只是其中一步。”该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通过引导人才人力流向、留在农村,完善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的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入乡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强化涉农领域本土人才培养等措施,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镇村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市级示范培训、县乡分级培训,实现培训全覆盖。”据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同时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通过设岗定责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
编辑:黄彧琳 值班主任:李俊 审核:刘益
